寧夏打造光伏、電池、算力、先進半導體材料、高性能金屬材料、高性能纖維、高端裝備制造、乳制品、葡萄酒、枸杞深加工10條產業鏈
光電轉換的背后是全產業鏈條的支撐
緩緩展開《寧夏新能源項目建設布局圖》,從南到北,一座座光伏電站結而成網,源源不斷地將陽光“變現”為綠能。
光伏電站最核心的部件,是光伏面板上整齊排列的一塊塊太陽能晶體硅電池,它們吸收光能后,發生光電轉換反應,將光能轉換為電能。
光電轉換的背后,是一條由硅到光伏電站全產業鏈條的支撐。
4月19日,在銀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,整齊排列著一排排細長的智能化單晶爐,硅礦石被添加到智能化單晶爐,經歷多道工序后進行硅棒拉制,最終通過收尾工序完成整根硅棒的制備,得到特定尺寸要求的圓柱形單晶硅棒。
單晶硅棒再經過金剛線切割、高拉速、多次拉晶技術、薄片化制造技術等多項工序后,被制成單晶硅片,成為太陽能晶體硅電池的主要材料。
再經過上下游企業的配合,完成從多晶硅—單晶硅棒/片—電池片—石英坩堝、光伏基板玻璃、逆變器、EVA膠膜、支架—組件—裝備制造—光伏電站的全產業鏈制造。
目前,在寧夏,這條光伏產業全產業鏈條正呈現強勁發展態勢,寧夏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、銀川隆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、銀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、寧夏協鑫晶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、寧夏潤陽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、寧夏盾源聚芯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寧夏小牛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業集鏈成群,打造中國新硅都。
建鏈補鏈強鏈條,提升產業鏈水平,注重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,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,是寧夏工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生動實踐。
著力補鏈強鏈壯大產業規模
打造產業鏈條,可以帶來什么?
產業鏈條,有利于企業降低成本和新企業的出現,對于企業創新氛圍的形成、打造“區位品牌”、加快區域經濟發展都有積極意義。
為解決供應鏈卡點、斷點、堵點問題,補足短板弱項,今年起,寧夏加強政策引導,進一步優化產業鏈布局,聚焦“六新”產業,打造光伏、電池、算力、先進半導體材料、高性能金屬材料、高性能纖維、高端裝備制造、乳制品、葡萄酒、枸杞深加工10條產業鏈。
其中,鋰離子電池產業鏈巴斯夫杉杉、百川新材料、中化鋰電池等9家規上企業,主要生產高鎳低鈷三元材料、錳酸鋰、鎳酸鋰、磷酸鐵鋰等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及前驅體,人造石墨、鈦酸鋰、碳酸鋰及新型硅碳復合材料等負極材料,正在建設高儲能電池用隔膜材料、高導電電解液及電池制造等配套產業,已形成“原材料→正負極前驅體→正負極材料、電解液→電芯與PACK模組→電池材料回收與利用”總體完整的全產業鏈。在業內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項目帶動下,鋰電池產業將進一步協同推進,規模效應和集群效應更加凸顯。
算力產業鏈現有亞馬遜、西云數據、譽成云創、寧夏希望、銀川方達等47家規上企業,大型數據中心7個,主要提供云存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應用、軟件開發、系統集成等服務,正在打造芯片—算力基礎設施—電信運營商—云服務商—行業應用的產業鏈條,建設國家“東數西算”示范基地、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、國家級數據供應鏈培育基地,打造西部數谷。
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培育、打造了天地奔牛、共享集團、吳忠儀表、小巨人機床等一批龍頭企業、“明星”產品,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83家,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煤礦機械裝備產業鏈、高端儀器儀表產業鏈、智能鑄造產業鏈、風電裝備產業鏈、光伏裝備產業鏈,正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、融合化方向發展。
寧夏把做大做強“六新”產業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路徑,充分發揮“六新”產業包抓機制協同推進作用,持續擴大有效投資,全力打造“4個基地”“10條產業鏈”,加速壯大產業規模,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。
一項項強鏈延鏈補鏈的舉措正加緊推進
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、產業鏈現代化,持續強化產業鏈協同創新——寧夏一項項強鏈延鏈補鏈的得力舉措,正加緊推進:
做優做強新型材料,圍繞優勢領域加快打造光伏、儲能電池、先進半導體、高性能金屬材料、高性能纖維等產業鏈,高水平建設新型材料產業基地;
圍繞建設清潔能源產業基地,加快推進龍祥80萬噸光伏支架等新能源裝備項目建設;聚焦智能鑄造、礦山機械、儀器儀表等優勢領域及配套產業,打造高端裝備產業鏈;
開展“算力提升計劃”,打造算力產業鏈;推動智能終端、電子元器件等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新突破,加快打造數字信息產業基地;
延伸發展現代化工,推進煤制油、煤制烯烴等現代煤化工產業向高端化、多元化、低碳化發展,延伸發展高端石油化工衍生產品,加快打造現代化工產業基地;
提檔升級輕工紡織,推動優勢產品增品種、提品質、創品牌,全力推動乳制品產業鏈、葡萄酒產業鏈、枸杞深加工產業鏈建設……
強鏈條壯集群,產業興動能足。2020年以來,寧夏統籌發展和安全,強化產業鏈協同創新,構建融合生態:加大產業對接力度,制定實施產業集群培育行動計劃,分產業、分區域、分專題組織開展產業鏈專項對接活動,推進產業鏈縱向延伸、橫向耦合,引導和支持企業針對產業鏈、供應鏈短板與缺失環節,組織實施一批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和供應鏈保障項目,補足“六新”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和缺失環節,產業鏈核心產品品種不斷增多,產能產量持續提升,產業協同性顯著增強,有效提升了“六新”產業的價值鏈與效益鏈,一個個特色產業集群正精彩“聚變”,加速崛起。(記者 丁建峰)
責任編輯:張潔龍